首页 开元app下载官网下载9565介绍 产品展示 新闻动态
诗象·中国当代诗歌巡展(第3期)
发布日期:2025-05-22 15:03    点击次数:135

\n

诗象·中国当代诗歌巡展(第3期)

\n

\n

本期登场诗人:轩辕轼轲、程碧

\n

\n

清明节

\n

文/轩辕轼轲

\n

\n

只有这一天

\n

人和天空才会同时落泪

\n

\n

只有这一天

\n

人间的雨才会落进阴间

\n

\n

只有这一天

\n

阴间才会举起无数小伞

\n

一只只拱出地面

\n

\n

(轩辕轼轲,1971年生于山东,临沂大学文学院特聘教授。获人民文学奖、北京文学奖、北京诗歌节“金向日葵奖”、北京文艺网国际华文诗歌奖、天问诗人奖、磨铁诗歌奖等奖项。著有诗集五部、诗合集三部。)

\n

\n

图片来源:视觉中国

\n

给父亲上坟

\n

文/程碧

\n

\n

我还是像以前一样

\n

有事求你的时候

\n

就会提着酒

\n

来看你

\n

\n

(程碧,作品见于《青年文学》《散文》《青岛文学》等。出版随笔集《生活就是,逢山开路遇水架桥》,及《林徽因传》等。)

\n

\n

主持人语:

\n

本期诗歌推出的这天恰是清明节,就想推荐几首写“清明”或与此题材相关的诗。清明节是中国传统的四大节日之一,这样的公共题材已经很难写了。关于清明的古诗很多,写得好的也很多,“清明时节雨纷纷”已不是文学,已经是中国文化的一部分。

\n

在这种背景之下,现代诗面临的问题是:现代诗怎样处理这种“老”题材。前几天在老舍文学院和十几位同学开了个“读诗会”,刚好就聊到这个问题。有一种声音认为,现代诗就是写当下的素材,而不是去处理古人的题材,因为我们有地铁、外卖小哥、Wi-Fi、AI……这是古人没有的,我们为什么不写我们时代特有的东西,而要去翻古人的旧账?这当然很对,但还有一些东西,是我们和古人都要面对的,比如清明节,比如月亮、山川、草木……那面对这样的题材该怎么办?我们就避开不写了吗?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写呢?当然要写,上期我们说到了现代诗要有一个“好胃”,什么都能够消化。这里面就包括要去消化传统的题材,甚至还要能够去消化前人留下的文本。作为个体的诗人来说,当然有选择题材的权力;但作为一个群体的“现代诗人”却不能够回避任何题材。这就需要上面所说的这个胃去消化,而这个胃我认为就是“现代性意识”。

\n

轩辕轼轲就是一个胃口特别好的诗人。关于轩辕轼轲有这样一个段子:有个喜欢他诗的朋友,某次看到他在微信公众号上发了“轩辕轼轲半年诗选”。因为那些诗太多了,就下载了准备打印出来再细读。结果打印出来了几十页纸,一读才发现那根本不是诗,而是轩辕轼轲半年所写的诗歌目录——三千多首。他太能写,而且涉及的诗歌题材也非常广泛。这首《清明节》是一个奇特的意象,令我想起了特朗斯特罗姆的名诗《十月即景》:“回家路上,我看见钻出草坪的黑墨蘑菇。/这是黑暗的地底/一个抽泣已久的求救者的手指。/我们是大地的。”

\n

程碧的这首《给父亲上坟》虽不是专门为清明节而作,但属于“缅怀逝者”的题材。这首诗不动声色,实则令人过目难忘,是一首“现代绝句”。

\n

欢迎来稿,征稿信息和邮箱都在下方。

\n

张进步

\n

\n

   



Powered by 开元app下载官网下载9565 @2013-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